车之艺术网

E周看点 | 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完全合并;小米汽车深夜发文致歉

本周,市场有哪些大事发生?

重磅!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完全合并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图源:吉利

去年5月10日,极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发行价为21美元。截至5月6日,极氪美股收盘价为22.59美元。去年11月,极氪整合领克,组建极氪科技集团,旨在打造年产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高端豪华汽车集团。

官方称,此举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将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目前,吉利汽车旗下分别有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的极氪汽车,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的领克汽车,以及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的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各品牌在扩大细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寻求协同发展,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协同,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激发规模效应。

今年4月,吉利汽车乘用车销量为234,112辆,同比增长53%,到目前为止已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含吉利、领克、极氪)125,563辆,同比增长144%,新能源销量占比54%,单月销量、渗透率创历史新高。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据悉,5月15日,吉利汽车将于举办“2025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就最新的业务发展作进一步说明。

盖世点评:吉利汽车与极氪实现完全合并,此举是落实战略、聚焦主业、深化协同的关键一步,彰显其强化智能新能源领域竞争力的决心。

特斯拉:Model 3和焕新Model Y超95%零件来自国内

5月6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布视频,并配文称,“每一辆Model 3和焕新Model Y上,超过95%的零件都产自中国。”

图片来源:特斯拉微博截图

据视频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焕新Model Y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5%。这意味着,相当于消费者买到的每一辆Model 3和焕新Model Y上超过95%的零件都产自中国。

特斯拉官方表示,其坚持做全球研发的产品,同时积极搭建本地化供应链。官方数据显示,特斯拉2024 年研发总投入331亿人民币、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103亿人民币。

特斯拉认为,相信对产品的用心投入,才能给用户最大的安全保障,让用户开上物超所值的特斯拉,这就是特斯拉,这就是“中国智造”!

随后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转发该视频,并发文表示,国内消费者可以用全球最低的价格买到Model 3 / Y,可要归功于上海超级工厂的“中国智造”。

陶琳称,“很骄傲能和中国本土的400多家供应链伙伴们一起,追求最好的品质、最高的效率和最优的成本,为国内、亚太和欧洲市场的数百万用户打造最棒的产品;也很荣幸我们已经把其中60多家供应商引入特斯拉的全球采购体系,助力大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大型储能电池Megapack,使用从中国进口的磷酸铁锂电池。受关税政策影响,有消息称,特斯拉从中国向美国运送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和Semi电动卡车零部件的计划被暂停。

另在今年4月,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S/X 车型已不再提供单独的“订购新车”选项,相应车型页面中仅显示有“查看现车”按钮,点击“查看现车”则可以看到一系列车型信息。不过,彼时的Model Y与Model3则依然显示“立即订购”选项。

据公开资料显示,特斯拉于近日公布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为4.0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1%。分析师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产品老化以及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导致全球销量下滑造成的。该公司当季总营收下降9.2%至193亿美元,其中汽车业务营收下降20%至129亿美元。

盖世点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超高国产化率展现“中国智造”实力,不仅让国内消费者享低价产品,还带动本土供应链走向全球,意义深远。 但与此同时,特斯拉也面临净利润下滑、产品布局调整、关税限制等挑战,未来发展仍需突破多重困境 。

小米汽车深夜发文致歉,回应SU7 Ultra排位模式等相关争议

5月7日晚,小米汽车官方发布《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一文,回应小米SU7 Ultra关于限制马力和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问题,并两次致歉。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微博截图

据悉,日前有网友发文反映,小米SU7 Ultra更新的1.7.0车机版本对车辆的动力输出进行了限制,1548匹最大马力被锁定,车主需要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否则只能使用大约900匹马力。该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

针对这一问题,小米汽车表示,之前推送的更新版本中「排位模式」功能添加了解锁条件,给部分用户带来了困扰,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收到大家反馈后,我们高度重视,已暂停了这次推送。已升级的少量用户,我们将会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我们已开始推进新版本的开发和测试,预计用时4-8周,具体时间以小米官方通知为准。

小米汽车还表示,我们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保障驾驶安全,但没有充分征询大家意见,也没有做好相关功能的沟通说明,我们的工作确实存在不妥的地方。此次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任何涉及用户体验的重大更新,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未来我们将建立更完善的用户意见收集机制,充分听取用户意见。感谢您的理解和宽容。

另外,近日,小米汽车首批交付的SU7 Ultra碳纤维挖孔机盖版车型也在网上引发了争议。

据了解,有博主用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风,结果发现纸巾毫无反应。此外,还有车主亲自拆解,发现所谓的“双风道高效导流”碳纤维开孔,既无法有效引导空气至刹车系统,也未能产生下压力。

针对此事,小米汽车回应称,在最早的量产计划中,SU7 Ultra 量产版已具备足够的综合性能去冲击国内专业赛道和纽北,没有计划做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2024年10月29日SU7 Ultra原型车纽北成绩发布后,原型车的实力和外造型获得巨大反响。经充分调研和评估工程可行性后,决定响应用户需求,复刻原型车同造型挖孔前舱盖设计,给用户更多造型选择。

小米汽车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我们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我们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

2、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锁单用户,我们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具体信息请关注小米汽车APP后续官方信息。

小米汽车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碳纤维整体使用面积达到1.73㎡,给整车带来了1.3kg的减重。同时,我们最近在各个赛道刷圈都是用的 SU7 Ultra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版本。

此外,小米汽车还解释了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改配服务和积分发放的具体政策。其表示,对于SU7 Ultra 非现车锁单未交付且在开票流程前用户,如果大家希望从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改回铝制前舱盖,改配时间窗口为5月9日10:00开始至5月10日23:59:59截止。

选配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全部用户(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锁单用户),在提车后将赠送 2万积分。已经提车的用户,我们将尽快安排发放。积分将发放至下单的小米账户。

最后,小米汽车表示,更多细则可以关注小米汽车APP后续的官方信息或咨询您的Ultra Master。特别提醒一下,本次改配不影响当前SU7 Ultra 订单的权益;但改配成功后,车辆将以改配成功时间为起点重新安排生产计划和计算预计交付时间,不可退回改配前的配置及交付顺序。

盖世点评:小米汽车针对SU7 Ultra相关争议迅速回应并致歉,展现出对用户反馈的重视与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此次事件暴露出小米汽车在产品功能更新及信息传达上的不足,同时其推出的改配、补偿等措施,也体现了完善用户体验、优化服务的决心 。

印尼部长:LG追加17亿美元投资电池工厂

据外媒报道,日前,印度尼西亚投资部长Rosan Roeslani表示,韩国LG集团仍看好印尼市场,并将对其在印尼的电池工厂追加17亿美元投资,这将使该项目的总投资额增至28亿美元。

Roeslani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LG对印尼的投资承诺依然坚定,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该公司将继续投资一家位于印尼西爪哇省的电池合资工厂的建设。”

图片来源:LG新能源

LG集团近日也曾表示将继续对由旗下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简称LGES)和现代汽车集团牵头的合资企业HLI Green Power进行投资。

HLI Green Power在2024年7月初在印尼开设了该国首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年为10 GWh。此外,现代汽车和LG新能源还计划为电池工厂的二期建设投资20亿美元,以使该工厂的电池产能增加20 GWh。

在Roeslani发表上述言论之前,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近日证实,由于市场环境和投资条件等因素,已退出在印尼的另一个合资项目。该项目涉及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总投资达142万亿印尼盾(约合84.6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LG集团在与印度尼西亚政府协商后决定撤销该项目,原因是产业格局发生了变化,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出现暂时放缓或停滞的情况。

对于上述报道,LG新能源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印尼相关部门称,中国的浙江华友钴业将取代LG新能源,参与后者已退出的项目。

印度尼西亚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镍矿资源,而镍是电池的关键组成成分。印尼一直在从战略层面利用这些资源,以吸引下游制造业的投资。

印尼的政策要求企业在印尼国内对矿产进行加工,而非出口原材料,这给外国企业带来了压力。如果外国企业想要获取印尼的镍矿资源,就需要在当地建立制造工厂。

尽管LG集团退出了部分相关项目,但印尼政府强调,该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势头不会减弱,这表明无论具体的企业合作伙伴是谁,印尼都致力于向产业链上游攀升,提升在价值链中的地位。

盖世点评:LG集团对印尼电池工厂的投资既有追加也有撤资,反映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企业投资策略的动态调整。印尼凭借丰富镍矿资源吸引外资的同时,其产业政策利弊并存,而该国坚定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决心,或将持续重塑区域新能源产业格局。

理想回应“李想薪酬6.39亿”传闻:实际266万元

近日,网上总结国内车企2024年高管薪酬情况,其中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年薪6.39亿元”的消息引爆全网关注。

要知道,其他车企董事长薪酬普遍在千万元以内。比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年薪是167.6万元;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年薪为811.9万元。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年薪也都低于千万元。

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薪酬处于高位的高管也基本上是千万级别。比如,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马东辉、理想汽车CFO李铁年薪分别为4027.4万元和3916万元。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聪慧、CEO桂生悦,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年薪也都在1000万-3000万元区间。

因此,李想的6亿年薪极为突出,该话题引爆全网,微博超话榜阅读量超5700万,讨论量超万。

到5月7日晚间,理想汽车官方回应了“李想年薪6.39亿”的消息,实际现金薪酬仅为266.5万元,包括薪金、津贴和实物福利,在一众车企中处于正常水平。

至于理想汽车2024年财报披露的“6.39亿元薪酬”,属于公司按照美股上市公司(美国会计准则)对于期权的特殊记会计费用方式,并非李想实际到手收益。该费用源于2021年设定的股票激励计划。理想汽车表示,根据股票激励计划,李想如果想拿到这笔激励费用,不仅要完成公司设定的销量目标,还要额外支付29.26美元/ADS(美股1ADS=港股2股A类普通股,即1:2的对应关系,目前市场股价约为26美元/ADS)。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5月7日,理想汽车美股收盘价格26.29美元,按此计算,李想若要获得股票激励,则需先行投入327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7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李想2022年-2024年的年薪分别为156.6万元、176.5万元和266.5万元,整体呈上涨态势。不过,李想2022年和2023年并没有获得股权激励费用。

去年,理想汽车年销突破50万辆大关,解锁了“里程碑式激励”条款,产生了超6亿元的激励费用。但从设定的股权执行计划来看,这钱并不好拿。

盖世点评:“造车烧钱”。财报显示,2024年理想研发投入111亿元。

推荐阅读:

Haltian推出开创性传感器 实现顺畅泊车操作

Mutares即将成立上海办事处 未来加速拓展在华投资业务

标配高阶智驾和鸿蒙座舱 阿维塔12广州车展亮相

Melexis新款传感器将促进高精度位置感应应用的大范围普及

达契亚将开发新款SUV以提高销量

配备大尺寸中控屏 小米汽车SU7内饰曝光

福特扩大BlueOval充电网络,增加超级充电站数量

现代汽车将暂停韩国牙山工厂,提高电动车产量

重磅揭晓 | 2023“芯向亦庄”汽车芯片大赛 — 最具成长价值奖

全剧终!OpenAI官宣奥特曼回归,100小时“宫斗”落幕

专题推荐:

相关推荐